2025年5月2日,重慶市涪陵區(qū)增福鎮(zhèn)永寧村一處3米深魚塘突發(fā)險情:兩名男童不慎墜入水中,在塘中央掙扎沉浮,生命危在旦夕。途經(jīng)此處的村民楊小華挺身而出,未作片刻遲疑躍入水中,歷經(jīng)10分鐘生死救援,成功將兩名孩子托舉上岸,用熱血與勇氣書寫了一段“平民英雄”的感人故事。
當日午后,陽光炙烈,永寧村5組的魚塘泛著刺眼水光。剛從自家菜地干完活的楊小華,扛著沾泥的鋤頭往家走,突然被一陣急促的“救命”聲拽住腳步。循聲望去,近700平方米的魚塘中央,兩個小小的身影在水面上時隱時現(xiàn),小手慌亂揮舞,嗆水的氣泡不斷冒出,3米深的塘水中僅露出兩人頭頂,掙扎動作愈發(fā)微弱。
楊小華心中一緊:他知道這兩個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城務工,平日由爺爺奶奶照料,而此刻塘邊空無一人,沒有任何幫手。“多等一秒就多一分危險!”他來不及多想,扔下鋤頭,連外套、鞋子都未脫下,“撲通”一聲縱身躍入塘中。
入水后,濕衣瞬間灌滿塘水,楊小華顧不上阻力與寒冷,奮力向孩子游去。第一個抓住的男童因恐懼渾身發(fā)抖,死死抱住他的胳膊,險些將他一同拖入水下。楊小華一邊輕聲安撫“別怕,叔叔救你”,一邊奮力劃水想先送一個孩子上岸。可剛游出幾米,他回頭驚見另一名男童正急速下沉,臉色已憋得發(fā)紫。
“壞了!”楊小華心一橫,將懷中孩子緊緊摟在胸前,深吸一口氣后猛地轉身,朝著下沉的男童沖去。趕到時,他迅速抓住孩子衣領將其頭部托出水面。此時,兩名孩子的重量加上濕衣的拖累,讓楊小華很快體力透支——胳膊發(fā)酸、腿部抽筋,多次被孩子帶著往下沉,嗆得喉嚨又辣又疼。但他始終咬牙堅持,在心里默念“不能松”,拼盡全身力氣托著兩個孩子,一點一點向岸邊挪動。
抵達岸邊后,濕滑的草坡讓救援更添難度。楊小華用膝蓋頂泥、胳膊撐地,幾乎是爬著將兩名孩子送上岸。上岸瞬間,他累得癱倒在地,大口喘氣,胸口悶得發(fā)慌。可當看到孩子躺在地上毫無動靜時,他又立刻撐著坐起,俯身給孩子做人工呼吸。按壓胸口時,他的手不停發(fā)抖,額頭的水珠順著臉頰滑落,分不清是塘水還是汗水。直至兩名孩子漸漸恢復意識、發(fā)出微弱哭聲,確認他們脫離危險,楊小華才松了口氣——這時他才發(fā)現(xiàn),自己的膝蓋被岸邊石頭劃破,滲著血,此前竟毫無察覺。
事發(fā)當晚,孩子的爺爺奶奶及連夜從外地趕回老家的父母,帶著感激匆匆來到楊小華家。一名孩子的母親嚴某抱著孩子,淚水止不住地流,緊緊拉著楊小華的手哽咽道:“楊大哥,要是你晚來一步,娃就沒了!你是我們家的救命恩人啊!”面對感謝,楊小華卻擺手:“應該的,鄉(xiāng)里鄉(xiāng)親的,誰碰到這事都會伸手。”

楊小華(左一)幫助留守老人收農(nóng)作物
楊小華的事跡很快在永寧村傳開,村民們紛紛為他的英勇點贊。大家都說,他的“伸手”從不是偶然——平日里,他常幫留守老人收農(nóng)作物、熱心幫鄰居耕田;去年獨居老人張婆婆家水管損壞,他主動上門修理,修完連口水都沒喝就離開;無論誰家有難處,他總會默默搭把手。村支書評價道:“楊小華平時話不多,但做人做事特別實在,是村里出了名的‘熱心腸’。”

楊小華熱心幫助鄰居耕田
沒有驚天動地的豪言壯語,只有一句樸素的“應該的”,楊小華用縱身一躍的勇氣、拼盡全力的堅守,在平凡中彰顯大愛,生動詮釋了“見義勇為”的真正內(nèi)涵,成為鄰里心中最可敬的“平民英雄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