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公告,面向社會公眾征集《阜陽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(2022—2035年)(征求意見稿)》意見和建議,進一步提升規劃的科學性和可實施性。
征求意見稿提出了規劃目標: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,構建全要素統籌、全空間覆蓋、全過程治理、全周期監管的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體系。優化生態保護修復格局,將阜陽市建設成為農業、生態、城鎮空間和諧相融、綠色發展示范區等。
征求意見稿提出,建立“兩帶”“兩軸”“四湖”“多廊”“多點”的多層次、多功能、復合型、網絡化生態支撐體系。“兩帶”指淮河干流及沿淮濕地生態帶、引江濟淮生態帶,以保護生物多樣性、保障水安全、提高洪水調蓄功能為重點,提升區域生態服務功能。“兩軸”指依托潁河、泉河形成的兩條生態軸,加強洪水調蓄、水源涵養、生態景觀功能,維護生物生境,建設濱水綠廊。“四湖”指西湖、東湖、八里河、焦崗湖形成的四個生態景觀湖泊,打造具有生態涵養、調節微氣候等復合功能的生態景觀節點。“多廊”指依托市域主要河流、道路形成的多條生態廊道,發揮休閑游憩、水源涵養的功能,作為通風廊道,緩解城市熱島效應。“多點”指重要濕地公園、水面等多個生態節點,形成以保護生物生境、發揮調節微氣候及城市景觀功能的生態空間節點。
具體來說,市域實施9項生態修復重大工程,包括沿淮洪水調蓄功能區系統保護和修復、重要水源地生態保護和修復、河湖水系生態保護和修復、城鎮人居環境提升區生態保護和修復、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與耕地質量提升區生態保護和修復、采煤沉陷區生態保護和修復、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和修復、重要生態廊道保護和修復、生態保護和修復支撐體系建設。
市轄區承擔4項主要任務,分別是“五水”共治、國土綠化品質提升、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。其中,“五水”共治方面,聚焦治污水、排澇水、保供水、抓節水、守清水,部署實施水環境綜合整治、防洪排澇能力提升、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、節水社會建設、濕地生態保護修復5大重點項目。國土綠化品質提升方面,以潁河泉河岸線整治及休閑帶建設工程為重點,系統整合、優化綠地資源配置,構建“一湖伴城、六楔穿城、多線織城、多點嵌城”的綠地系統結構,建設城市藍綠交織的多層次生態網絡,主要實施復綠擴綠工程、茨淮新河防護林綠化提升、潁河泉河岸線整治及休閑帶建設3個重點項目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