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山東濟南,坐上古城游覽車,從大明湖出發,一路經過趵突泉、解放閣,大明湖、超然樓的語音講解在耳邊娓娓道來,歷史與文化在眼前慢慢展開。
車廂里,外地游客李先生一邊望向窗外的泉水碧波,一邊說:“原來這些景點背后有這么多故事,坐在車上不僅能看風景,還能了解濟南的文化,感覺旅程更有滋味了。”
公共交通被稱為“城市的血脈”。近年來,濟南公交不斷探索公共交通與文旅的融合發展,通過優化線路、創新服務等方式,陸續推出多條直通景區的特色公交文旅線路:既有“游777路雙層巴士”,也有“游770路復古鐺鐺車”,“天下第一泉古城游覽車”更是深受歡迎。
“公交不僅是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,也是從一處風景到另一處風景。”濟南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,特色公交串聯起千佛山、寬厚里、黑虎泉等分散景點,為游客提供一站式直達的便捷服務。車內配備的語音講解功能,使游客在便捷出行的同時,也能更深入地走進這座城市。
登上雙層“泉橙巴士”的二層,透過全景天窗,濟南城的天際線一覽無余;而在復古鐺鐺車內,中式屏風、仿古家具、古典頂燈映襯出別樣韻味。來自上海的游客胡女士說:“很有濟南畫舫的特色,坐在這樣的車上有種‘人在畫中游,畫在景中走’的意境。”
文旅體驗的升級,也帶動了消費的增長。筆者注意到,“天下第一泉古城游覽車”上配備了文創自助售賣柜,游客可以隨時選購“把子肉”外形的交通卡等帶有濟南特色的公交文創產品。“有點意外,也很貼心,買些小紀念品帶回去,能留住這段旅程的記憶。”胡女士說。
不僅是線路創新和文創產品,公交服務的細致溫暖也成為游客和市民津津樂道的話題。在濟南東站,“出行管家”(公交服務人員)耐心解答乘客的咨詢,幫助旅客選擇合適的線路,還會主動收集大家對公交線網優化和車廂服務的意見建議。“這些建議我們會定期匯總,進一步優化服務。”一名“出行管家”說。
在各方努力下,近年來我國城市公共交通發展取得明顯成效。截至2024年底,全國擁有城市公共汽電車65.8萬輛,其中新能源公交車54.4萬輛、占比82.7%,城市公交運營線路總長度達到175萬公里,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約1.1萬公里,居世界首位。城市公交領域新能源汽車占比等“十四五”規劃指標已超額完成。
綠色出行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主動選擇。交通運輸部等多部門近日開展的“2025年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”活動顯示,全國每天有超過2億人次選擇綠色方式出行,其中公交承擔著重要角色。
公交承載著市民的日常,也傳遞著城市的溫度。行走在泉城濟南,坐上一輛公交車,不僅能抵達目的地,還能邂逅一段歷史,收獲一份文化。在流動的車廂里,人們與城市的故事正悄然發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