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昨(24)日從市水務局獲悉,溫榆河公園二期工程已經完工,如期實現了“五年成型”的目標,標志著北京最大的“城市綠肺”溫榆河公園全面建成。據悉,溫榆河公園二期將于9月29日全面對外開放,屆時市民可直接前往免費游園,無需預約。
據了解,溫榆河公園是總面積約30平方公里的超大型城市綠色空間,已成為北京城區規模最大和類型最豐富的自然帶。隨著二期工程的順利完工,公園整體規劃的30平方公里已全面建成。
值得一提的是,公園內約9平方公里(占總面積30%)的區域采用留野、再野化、荒野化的管理理念,致力于生物多樣性的恢復與保護。截至目前,公園內記錄到的動植物物種已超過880種,五年內新增超過200種,生態系統多樣性與物種多樣性呈現穩中向好態勢。健康水體的指示性水生生物在多處水域被發現,蝶類多樣性指數與均勻度指數雙雙提升。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野大豆、北京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北方狹口蛙等在此安家落戶。更令人欣喜的是,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如黃胸鹀、大鴇、東方白鸛、中華秋沙鴨等“稀客”頻頻到訪。
同時,溫榆河公園二期還被賦予了城市安全職能,成為北京城區最大的蓄滯洪區,其蓄滯洪量高達1200萬立方米。這一功能的實現,是完善中心城區防洪體系和城市副中心防洪系統工程的重要節點。通過科學的流域規劃和先進的水利設施建設,公園巧妙實現了“平急兩用”:平日是市民游客享受自然美景的樂園;遇到常規降雨時,公園變身為城區東北部的“大海綿”,積蓄雨水,并有效補充綠化和市政用水,每年可節約用水400萬方;在遭遇強降雨等極端天氣時,則可迅速轉化為有效的洪水蓄滯空間,極大緩解下游區域的防洪壓力,顯著提升城市應對洪澇災害的綜合韌性。
此外,豐富多彩的文化、旅游、體育、商業活動則構成了其吸引百萬市民的“軟實力”內核。溫榆河公園二期致力于打造“北京城區最大的百萬市民樂園”和“千萬市民的后花園”。
據介紹,園內規劃建設了滿足全年齡段需求的多樣化活動場地。從靜謐的森林步道、觀鳥濕地、露營地,到充滿活力的草坪音樂節、創意市集,以及馬拉松、自行車、網球、馬術等體育賽事,再到寓教于樂的科普教育、文化展覽,這里已成為文商旅體融合發展的活力舞臺。無論是家庭周末出游、朋友聚會,還是個人尋求放松,都能在此找到心儀之所,使其真正成為服務超大型城市市民的高品質戶外生活中心。
據悉,溫榆河公園地跨朝陽、順義、昌平三區,是北京跨行政區域最多的大尺度生態空間。作為《北京城市總體規劃(2016年—2035年)》確定的重點生態修復區域,公園二期建設充分尊重并凸顯了各區的資源特色與發展定位,形成了“和而不同、各美其美”的精彩格局。
其中,朝陽段打造“五宜”融合的城市活力區,著力構建功能復合的城市綠色客廳。注重與周邊城市功能無縫銜接,引入創新業態,創造就業機會,營造學習交流氛圍,成為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引擎;昌平段突出科技與生態深度融合,廣泛運用低碳、節能、環保技術,展示智慧園林、新能源利用等前沿理念;順義段承載文化傳承與鄉愁記憶。通過景觀節點、文化小品、特色非遺剪紙活動等方式,講述順義故事。
下一步,溫榆河公園將按成長型公園定位不斷完善功能,持續探索建立高效的“市統籌、區主責”的“一個公園”運維管理機制,堅持以水為脈,研究推進溫榆河生物多樣性生態廊道構建及更大范圍水網建設,持續釋放溫榆河公園的生態輻射效能。 |